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是「國家希望工程」的重要工作之一。國發會藉跨部會整合平台,透過「活絡資金」、「擴大標的」以及「提高成功率」三大策略,統籌並協調經濟部、國科會等部會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的發展,目前已展現出階段性的成果,也為國內新創環境注入更多動能,期望在2027年達成新創募資1,500億元目標。創新創業政策是各部會共同推展的重要方向,經濟部、國科會也將近期接續對外說明各自推動的創新創業亮點成果,展現跨部會合作的整體成效。
國發會表示,近年臺灣創新創業生態系蓬勃發展,相較全球近年新創面臨資本寒冬挑戰,國內新創不僅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,我國新創募資金額也屢創新高。依據創投年會論壇,台經院公布最新統計,2024年臺灣新創募資金額為33.4億美元
[1],突破新臺幣千億元大關,在全球資本寒冬下,臺灣新創募資逆勢成長,顯見國內新創環境日益成熟,不僅具備完善的創業資源與政策支持,也展現出新創團隊在市場應變上的高度競爭力。
在活絡資金方面,國發基金扮演點火角色,推動天使投資方案迄今已投資292家新創、逾40億元,成功帶動165億元民間資金投資,今年6月於高雄亞灣新創園設立南部辦公室,強化對南部新創支持。國發基金並與各部會合作推動主題式投資,除既有項目外,今年針對AI、綠色成長、智慧機器人等領域,各設立100億元基金,未來將擴及大健康、運動、軍工等主題,持續提升投資動能。此外,為了引導民間投資重點產業,國發基金也投資114家國內創投,並與日本京都大學iCAP基金、臺大創投管顧洽談合作,後續將申請國發基金投資。
在擴大標的方面,國發會持續邀請國際前瞻新創來臺交流,自2015年起已吸引來自30國、316家高潛力團隊,其中三分之一已與臺灣企業展開合作,未來將結合外館資源,引進更多國際新創。為促進人才流動,國發會推動就業金卡與數位游牧人才計畫,已核發逾1.3萬張金卡,吸引超過3,000位數位遊牧人才來臺。此外,國發會正規劃「創業綻放計畫」,協助新創團隊建立創業觀念,強調市場洞察、產品獨特性與商業計畫撰寫,並鼓勵各行各業參與,讓各地創業者也能獲得同等訓練,帶動全國創業風氣,計畫將於8月28日舉辦啟動記者會,加速培育全臺新創種子。另方面,國發會也積極推動地方創生計畫,鼓勵青年返鄉或移居創業,迄今已設立130處青年培力工作站,其中有99處由返鄉或移居創業者經營,帶動地方產值860萬元。
在提高成功率方面,國發會積極協助新創對接國際資源,尤其日本為臺灣新創重要市場,過去連續3年在東京舉辦臺日創新高峰會,帶領126家新創參與,今年8月25日將再度與東京都政府合作舉辦。此外,國發會亦組團參加國際展會,設立臺灣館並提供行前培訓,協助新創爭取商機。為擴大國內外宣傳,3年來促成逾2,000則媒體報導,助力新創登上日經等國際媒體,並出版臺灣新創生態系年報,翻譯為英、日文版本,提升國際能見度。另,國發會與美國柏克萊大學合作生醫加速計畫,提供專業課程與業師輔導,4年來已成功促成8件投資案,並促使JP Morgan連續2年來臺舉辦生技論壇,引進國際生醫資源與人脈。
國發會指出,過去多以活動、參展及加速器計畫等方式協助新創拓展國際市場,屬單點式推動。為深化國際鏈結,已於113年9月在東京、114年1月在矽谷設立新創基地,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,作為雙向交流橋樑。東京基地提供法律諮詢、資源媒合等服務,成立1年已吸引逾千人使用,促成14家新創取得商機,包括亞洲準譯、牙e通獲得東京政府1億日元補助,今年5月亦與三菱集團簽署MoU,共推企業加速器計畫。矽谷基地開幕半年已舉辦逾30場活動,串聯當地資源與臺灣新創,例如與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舉辦爐邊對談,下月將與在地社群、臺大創投管顧、證交所等單位合辦「TAIWAN TECH WEEK」,協助新創爭取更多投資機會。
國發會表示,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,臺灣新創發展環境逐步完善。未來國發會將持續以跨部會平台統籌協調各部會資源,也將持續與新創事業、產業界等交流意見,期透過公私協力發揮綜效,加速臺灣產業升級轉型。
[1]以2024年新臺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32.11計算,約新臺幣1,072億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