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FINDIT【原文連結】
創新創業活動不僅能推動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創新,增加就業機會與稅收,甚至,可能顛覆或創造新產業。 有鑑於此,全球各國都致力於打造能幫助新創創業者成功的「新創生態系」。新創生態系包含眾多參與者,從政府到民間,不同參與者相互依存,共同提供創業者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多面向的支持。 2023臺灣新創生態系報告將帶您一窺臺灣新創生態系的過去和未來。
創新創業活動不僅能推動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創新,增 加就業機會與稅收,甚至,可能顛覆或創造新產業。 有鑑於此,全球各國都致力於打造能幫助新創創業者 成功的「新創生態系」。新創生態系包含眾多參與者, 從政府到民間,不同參與者相互依存,共同提供創業 者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多面向的支持。
海島文化讓臺灣孕育出高度冒險的創業精神,臺灣目 前共有超過 7,000 家新創,從傳統的產業強項硬體及 製造業,到健康生技與資通訊、軟體產業,都可見到 新創團隊的身影。而從早期資金市場的活絡度,更能 進一步掌握臺灣新創生態系的發展景況。2022 年全 球資金市場急凍,疫情間的寬鬆政策所帶來的資本榮 景,猶如過眼雲煙。然而,臺灣早期投資市場風景卻 截然不同:不僅交易熱度仍在,投資金額與件數均維 持在相對高點。2015 至 2022 年,共有 2,816 件早期 投資案,累積投資金額達 102.5 億美元,其中包含超 過 500 個國內外創投參與次數,並以企業與企業創投 (C/CVC)參與最為積極。
當各項資源陸續到位,臺灣新創生態系不僅在過去 10 年間初見雛形,國際能見度也逐步提升。最明顯 的例子,莫過於眾多赴海外發展,獲得海外投資者青 睞的新創,其中沛星互動科技(Appier)和睿能創意 (Gogoro),更成為臺灣成功赴海外上市的獨角獸 新創(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)。此外,不同領域的生 態系協力者也投入資源與精力,持續加速新創成長。 截至 2023 年 6 月,臺灣共有 78 家創業加速器、93 處新創聚落,更有無數新創競賽、創業社群、媒體夥 伴,共同作為新創發展的重要後盾。
自 2016 年開始,臺灣政府也更有系統地推動創新創 業發展,善用多元的政策工具,從提供財務支持、法 規調適、設立育成中心/孵化器與加速器,甚至是公 私協力協助交流,進而促成創業文化發展等,不一 而足。資金方面,國發基金從 2016 亞矽計畫以來對 新創的直接投資,累計投資金額約 142.8 億元,在早 期新創方面,截止至 2023 年 10 月底創業天使投資 方案已完成 241 家新創投資,累計金額達 33.12 億元,帶動投資 119.16 億元。另外,在研發補助方面, 則有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(中小企業署)開辦 的創新研發補助計畫(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;SBIR)以及經濟部商業發展署開辦的「服 務 業 創 新 研 發 計 畫(Service Industry Innovation Research;SIIR),讓企業有機會獲得為數可觀的研 發補助。融資方面,中小企業署也透過「青年創業及 啟動金貸款(青創貸款)」,協助青年創業團隊取得 所需資金。
新創生態系要能持續成長,必須走向開放,營造國際 化、能見度高的創業生態。2022 年 10 月,數位時代 出版《從荒漠到雨林:新創之島的關鍵 10 年》研究 專書,以六項關鍵變革總結 2011-2021 年的關鍵 10 年之間,臺灣新創生態系的轉變:政府角色轉型、中 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、資金量能回流與拓展、企業 參與新創、國際鏈結深化以及新創再循環,驅動生態 改變。長年以來,臺灣政府作為優化創業環境的推手,從科技發展、人才培育、充裕資金以及市場拓展等面向,皆積極投入對應資源。然而,全球科技創新 快速迭代,市場瞬息萬變。面臨國際化帶來的機會與 挑戰,臺灣又該如何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,共同迎接 下一波成長? 為幫助一般大眾深入了解臺灣創業環境的發展,進一 步促進國際交流,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和亞洲・矽谷計 畫執行中心的支持下,由台經院研究六所研究團隊執 行,編撰《2023 臺灣新創生態系報告:蔚藍海洋中 的創業島》,以供各界參考及延伸利用。本報告內容 的核心內容分為三大篇章:「新創視角」篇,描繪臺 灣新創事業發展的輪廓與募資概況,「政府助力」篇, 講述近年來臺灣政府對創新創業支持的政策作為, 「協力夥伴」篇,則介紹臺灣各領域協助新創發展, 不遺餘力的協力者,包含:加速器、新創聚落與社群、 創業競賽、媒體夥伴。